2023年度卫生健康十大新闻揭晓!
1.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回顾:
自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2023年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2022年11月以来,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聚集性疫情处置、政策措施优化调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先后经受住了全球六波疫情流行冲击,始终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走过了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应急常态化防控、应急常态化防控向“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过渡转段三个阶段,有效处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实现平稳转段。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本着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及时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我国竭尽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帮助,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点评:
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距离该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过去了1192天。
在这场被称为本世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黑天鹅”事件中,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坚决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应该认识到,虽然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结束,但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而言,很多工作仍需持续开展,包括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等,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提升公众健康教育水平,保持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
2.主题教育成果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回顾:
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迅速行动,接连在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主题教育动员部署大会、委党组会议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会议精神,对全系统开展主题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并印发实施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结合卫生健康行业实际,研究提出调查研究和推动发展具体安排,建立问题整改和成果转化运用“两个清单”,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聚焦人民群众迫切需求,摸实情、找症结、出实招,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有力有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2023年9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作出部署安排。会议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坚持以上率下开展理论学习,党员干部思想根基进一步筑牢;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在聚焦解决新冠疫情防控、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药品供应保障等突出问题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推动发展,改善看病就医感受等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成果进一步显现;坚持严实作风开展检视整改,深入推进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健康中国建设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推动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点评: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卫生健康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支撑性作用。
主题教育期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站稳人民立场,在改善就医体验、推出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等方面,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健康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之义。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根基。
3.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迎来60周年
回顾:
2023年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正在和曾经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同志们致以诚挚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参加会见并在大会上讲话。
60年来,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援建医疗卫生设施130余所,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10万余人,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与43个国家的48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协助共建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填补受援国数千项技术空白。我国还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先后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抗疫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疫苗超过22亿剂。
2023年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19批援中非中国医疗队队员回信,对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为新时代援外医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0月2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向“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学习的决定,要求全系统学习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授予第29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等30个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赵兴山等60名同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点评:
我国是世界唯一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派遣医疗队的国家,在人类医疗卫生合作史上树立了典范。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这一伟大事业,到“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的提出;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持续深化,到积极构建援外医疗工作新格局……60年来,广大援外医疗队队员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进步、促进民心相通、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将继续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派遣中国医疗队,深入推进对口医院合作,通过派遣短期专家组、临床带教、学术交流、远程指导等多种形式,支持受援国建立重点专科中心;发挥传统医药的独特作用,不断促进受援国医学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不断打造援外医疗工作新格局,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提供健康的驱动力,更好地服务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4.乡村振兴健康之基不断夯实
回顾:
2023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这为此后一个阶段推进乡村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遵循。
这一年,各地坚持县域统筹,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持续提升、功能不断拓展;12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这一年,乡村医疗卫生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继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储备数量稳步增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全面实施,编制保障增强了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医疗卫生服务网底进一步筑牢。
积极提升人民群众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度和服务质量,是完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年度主题之一。这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十条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各地积极推动相关举措落实落地,并结合实际细化拓展;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积极推动签而有约、共同赴约。
这一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持续完善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守住了防止规模性因病致贫返贫底线;探索推进把健康乡村建设列入全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日程。
点评:
建设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的交汇点,都集中在基层。适应人口流动、乡村形态变化等新形势、新局面,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也与时俱进,呈现了新气象。
服务体系建设从过去强调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全覆盖,转向强调服务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从过去的相互孤立、各自为战,走向有机整合、系统联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实施和编制保障为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注入强心剂。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开创了县区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先河,在人才招引留用、居民慢性病管理等方面探索了新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健康保障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当前,居民健康需求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对健康服务的期待从简单的“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升级。在落实中央和国家布署的开局之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联合各有关部门牢牢抓住各项乡村医疗卫生重点工作,久久为功,努力为实现乡村振兴筑牢健康之基。
5.“三医”协同赋能医卫体系高质量发展
回顾:
2023年11月20日至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到福建省三明市调研医改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医改不断取得新进展,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2023年,“三医”协同深化体现在守护居民身心健康的诸多细节里。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合力加大口腔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优化服务价格,降低群众诊疗负担。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集中各方力量为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023年,围绕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层面同样印发了系列文件,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推动全面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谋篇布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立足县域人口流动变动趋势和乡村形态变化实际,推动服务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城市名单,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工作大步向前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工作成效,为实施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
点评:
医保、医疗、医药密不可分,需要更关注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共建共享的思路协同推进改革,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支撑健康中国建设,把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不可否认,当前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仍需不断完善,还需要研究出台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与公立医院公益性密切相关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等重点领域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过,只要坚持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紧盯发展所需,同心协力,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聚焦当下,展望未来,各方都铆足了劲,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机遇与挑战,共同开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6.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回顾:
2023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从重塑体系、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建强队伍4个方面描绘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蓝图。
2023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吹风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新时代推动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描绘了疾控事业发展的蓝图和愿景,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3年,在强化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新策频出。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此次提请审议的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共10章115条,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疫情报告等。相较于现行传染病防治法,此次作出多处修改。比如,修订草案明确了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权责关系,加强了传染病监测体系建设,理顺了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关系,完善了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了个人信息保护,加大了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对促进传染病防治工作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23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清单》印发,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职责,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等;癌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出台和落实,促进了医防融合、医防协同,对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2021年5月,国家疾控局挂牌,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疾控体系改革发展,国家层面的各项改革有序展开。2023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改革的方向和举措。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就要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包括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信息、资源互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等。
同时,还需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修改和制定工作,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
7.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全方位展开
回顾:
2023年,卫生健康行业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全面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并提出开展5个专项行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致力于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优化专科组织形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提高医疗质量安全为重点,推进我国临床专科能力持续提升,更好服务于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和人民健康。
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均衡覆盖城乡社区居民,提升群众获得感。
从医疗服务流程完善到质量安全提升,再到服务模式改进,全国卫生健康工作者一直在默默耕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推动医疗服务工作取得可见、可感的阶段性成效。
点评: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不仅要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要看病更舒心。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针对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进一步靠前站位,主动作为,持续对接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推动改善医疗服务实现“质的提升”,让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改善医疗服务没有止境,需要打持久战,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抓好落实,仍是各地各级机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同时,需要充分解放思想,积极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努力为患者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
8.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
回顾: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以此为起点,2023年,中医药事业在上述重要领域持续发力、扎实发展。
一方面,通过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等建高地、强体系,扩大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总量,促进中医诊疗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补短板、强基层,进一步夯实中医药服务基础。2023年,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让老百姓在身边的中医馆就能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中,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一年来,示范区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在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中医药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西医协同发展、中医药人才评价、中药质量监管、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总结提炼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威海样本”、中医药数字化改革“浙江样本”、中医药融合发展“大湾区样本”,形成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局面。在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方面,2023年4月,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宣传部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过去一年,相关部门创新“中医药+动漫”表达形式,给年轻群体提供更多内容积极、制作精良的动漫产品;推出纪录片、文博展览、交响乐、舞台剧、专题片、综艺节目等中医药主题文艺作品,满足老百姓多元化的中医药文化需求;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文化教育进校园实践活动,向青少年群体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和健康养生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
点评:
着眼于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出台并在过去一年陆续落地、稳步推进。
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中医药健康服务、综合改革、文化传播、传承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执行力强劲,不但在相关重点领域很快显露出了进展和效果,更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文化生活等带来了多样化选择、多元化满足。
有了这样的良好开端,人们有理由期待来年该工程产出更多更丰厚的效益,期待中医药事业更活力四射、广阔美好的未来。
9.“一老一幼”健康服务亮点纷呈
回顾:
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我国儿童有2.98亿,同样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这两个“五分之一”,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绪。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做好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一年里,围绕“一老”,政策密集出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5月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内涵,并以清单化的形式确定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内容。
2023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印发《关于推广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典型经验的通知》,对两批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典型经验加以梳理,引领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地区名单,稳步扩大安宁疗护试点范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
一年里,围绕“一幼”,措施提档升级,推动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持续开展“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主题,引导全社会关注职场哺乳期妇女;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提出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显著提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的工作目标。
点评:
过去一年,为老惠老举措落实落细。它体现在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建设的时间表和任务书逐渐清晰。比如,《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作为一份责任清单,旨在督促相关部门和机构尽快实现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它亦体现在对“老年友好”已制定全景式规划。比如,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的建立健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老年人纳入重点保障人群。这些举措都在助力实现老年群体对晚年更高生活质量的期盼。
过去一年,儿童优先理念生根发芽。儿童健康领域的工作主线逐步从“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从“医疗小处方”向“社会大处方”转变。保障和维护儿童健康权益,需在总结出生缺陷防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内涵,聚焦儿童近视、肥胖、心理行为异常、脊柱侧弯、龋齿等问题,持续提高生育全程服务质量。
10.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回顾:
2023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这为做好新时代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出台生育支持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命名首批33个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这一年,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强化,生育全程服务质量切实提高。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为未来5年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建设指明方向。
这一年,确保婴幼儿安全健康始终被放在首位,托育服务实现量质齐升。2023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5个部门印发《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等文件,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促进婴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在多份文件的指导下,各地不断强化托育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主动加强行业自律,让广大送托家庭放心、安心。
点评:
生育政策关系千家万户的和谐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为了鼓励生育,我国的生育支持政策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补贴和激励,还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文化制度等方面的支持。
在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方面,各地优化孕产妇服务,全面改善住院分娩条件,提升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水平,扩大分娩镇痛试点。
在政策保障方面,各地不仅积极探索多种补贴形式,还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减轻家庭的育儿焦虑,提高家庭幸福感。
在构建生育友好社会方面,各地各部门以满足婴幼儿家长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保护女性劳动权益,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进一步释放生育潜能,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400870.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督导... [2020-09-16]
-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 [2020-09-18]
- 省药监局联合省卫健委... [2020-09-17]
- 凤翔:县市场监督管理... [2020-09-25]
- 省药监局开展秋冬季疫... [2020-09-16]
- 河南积极推动药品第三... [2020-09-16]
-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09-11]
- 四平检查分局联合市食... [2020-09-11]
- 健全“中华水塔”生态... [2024-11-25]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
- 省药监局召开2024... [2024-11-25]
- 墨卓生物携手世界互联... [2024-11-23]
- “2023—2024... [2024-11-22]
- 金维加赴马鞍山调研指... [2024-11-22]
- 流感季来袭!应对流感... [2024-11-21]
- 全球首款!新品首发!... [2024-11-21]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
- 健全“中华水塔”生态... [2024-11-25]
- 省药监局召开2024... [2024-11-25]
- 墨卓生物携手世界互联... [2024-11-23]
- “2023—2024... [2024-11-22]
- 金维加赴马鞍山调研指... [2024-11-22]
- 流感季来袭!应对流感... [2024-11-21]
- 全球首款!新品首发!...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