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智慧学堂

立秋养生,平衡阴阳是关键

时间:2024-08-07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作者:佚名 []

  随着夏日的闷热逐渐淡去,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这也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到达135度,恰逢每年的8月7日左右。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此时节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的。所谓“热在三伏,秋后一伏”,虽然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但自然界的阳气已开始收敛,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机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立秋时节是调养身心、平衡阴阳的重要时期。

  下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妇科副主任医师徐翠、住院医师易莎将为大家带来立秋养生指南,帮助大家开启一个健康的秋天。

  《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因此秋季养生平衡阴阳中,保养体内的阴气应作为首要任务 。

  1、情志安宁,精神内守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秋老虎”的炎热天气,比较容易令人心情烦躁。

  《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有不顺心或烦躁情绪应主动予以排解,保持心情舒畅。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唱歌、旅行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多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分享快乐,也有助于保持心情的愉悦与宁静。以防止秋天肃杀之气造成阴阳不平衡。

  2、起居仍宜晚睡早起

  立秋时属于初秋,应该延续夏季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湿,避寒凉,顺应自然变化。民间常说“春困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体睡眠需求,加之天气凉爽,适宜安睡,秋季睡眠养生能够帮助人们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发生。

  3、养阴润肺,防秋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饮食应以养阴润肺为宜 。《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枇杷、菠萝、梨、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藕、赤小豆、蜂蜜、栗子、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不仅能清热润肺,还能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干等症状。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所以要“减辛增酸”,即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味食品,因为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多吃酸性食品(肝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4、秋高气爽宜登高

  立秋后,登高爬山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爬山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佳,空气温度随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递增。建议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温度的目的。

  不只是登高,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较缓和的运动方式,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又能帮助身体排出夏季积累的湿气与毒素。但从养生角度我们一直强调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出汗,以免损伤阴液,津血同源,血汗同源,同时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以防感冒。

  5、穴位按摩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此穴有助于调理肺气。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按摩此穴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针对不同节气西院区妇科还会结合每个女性自身的体质、身体的病理性质运用艾灸、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进行调治。


原文链接:https://zyj.beijing.gov.cn/sy/whkp/202408/t20240806_37674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