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医药维权

“十三五”期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医改典型经验做法(一)(国家简报130期)

时间:2021-03-14 来源: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

  按: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了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召开发布会,介绍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典型经验做法。现分三期刊发这些经验做法,供学习借鉴。

   一、上海市
    上海市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系统配套,实施《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2016—2020年)》和99条具体举措,探索构建“制度+科技”的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体系。
    (一)医疗、医保、医药联合发力,致力于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聚焦解决“看病贵”,通过健全基本医保制度、取消药耗加成与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多措并举,减轻患者自费负担。2015—2017年初,渐进式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医耗联动改革,2019年12月起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严控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腾空间、调价格、保衔接、强监管,全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势头有效遏制。全面推进本市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自2019年11月实施至今,全市全部38家市级医疗机构以及16个区已完成互联互通互认应用的全覆盖,市级医院经临床医生确认互认达71.62万人次,总体互认率90.8%。同时,服务国家战略,当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操盘手”,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费用大幅降低。鼓励和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以医联体、单体形式,探索开展药品集中议价采购,引导公立医疗机构从重收支向降成本转变。持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推进长护险试点,试点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商业保险,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障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率先启动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并实现“一卡通”。
    (二)以健康上海建设为导向,探索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升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聚焦解决“看病难”,坚持“顶天、立地、强腰”,以信息化推进机制重建、以医联体推进资源重组、以精细化管理推进服务重塑,强化三二一级医疗机构联动、纵向资源共享,组建了“瑞金—卢湾”等55个区域医联体,探索通过优质资源扩容,带动布局建立东南西北中均衡布局的儿科、妇产、中医、康复、肿瘤等网格化专科医联体。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了一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11月上旬,全市居民“1+1+1”(即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签约,并可再从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签约)签约800万人,签约率超过35%,签约居民年内门诊就诊71%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下沉与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效果初现。同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序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与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创新运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和大数据方法,探索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公立医院监管评价机制。发布互联网医院、医疗和医保管理办法,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开展“互联网+护理”试点,最大程度便民利民。2020年6月以来,医疗付费、出生、医疗费报销三个“一件事”“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改革先后顺利上线,革命性再造业务流程,“一件事一次办”,打造 “信用就医”模式,全面提升群众办事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三)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出台实施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公卫20条”,创新发热门诊建设方式,加快互联网+医疗助力疫情防控。实施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第五轮公卫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公卫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人才队伍、薪酬绩效、应急物资保障建设等平战结合、精准防控配套举措,修订本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启动市疾控中心异地扩建等项目。建立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推进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建设。

  
    二、江苏省
    江苏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三医”联动,补短板、强弱项、建体系,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一)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致力于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全省建有医联体511个,24个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区)实体化运行,逐步实现医联体内部人、财、物、技术、信息、服务、管理一体化。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率先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已建成133家。出台27条支持卫生人才强基措施,系统解决基层卫生人才问题,近5年新增6.89万人。明确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在紧密型医共体内部推行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制度。目前,基层卫生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基层卫生骨干人才达15.8万元。全省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9.5%,县域就诊率达93.1%。
    (二)不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致力于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各地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进入实质性运作,集中履行政府办医职责。在4家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的基础上,遴选38家医院开展省级试点。42家试点医院均出台医院章程、内部议事决策制度、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年底前省内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将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提高到190%,此外增加10%—15%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医务人员值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全省实行编制备案管理的公立医院达166家,备案管理83897人。
    (三)着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免费提供均等化的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稳控在120/10万左右。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从2015年的2.37人、2.56人、5.19张,增至2019年的3.16人、3.47人、6.39张。已建成三级医院191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5个,85.1%的县级医院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62.7%的县级医院转设为三级综合医院、有3家达到三级甲等标准。特别是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考验,在两个月内基本控制省内疫情。
    (四)强化综合保障支撑能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立健全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供应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创新综合监管机制,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率先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实现卫生监督执法全程可追溯、执法数据动态存储、执法结果实时公开、执法程序正当和内容合法。建成全省医疗服务综合监管、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监管、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省医疗卫生信用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管。建设互联网医院84家。依托县级以上医院,建立区域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中心,覆盖9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浙江省
    浙江以“健康浙江”为统领,数字化赋能为引擎,深化“三医联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医学高峰”建设,综合医改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为目标,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在浙江全面落地生根。聚焦政策、工作、指标、评价“四大体系”,2015年将“健康浙江”纳入“十三五”规划,2016年出台行动纲要,2018、2019全面实施考核评价,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人均预期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位列各省区前列,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
    (二)以全省域推进医共体改革为抓手,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高规格召开医共体现场推进会,密集出台医共体人员统筹、财务管理、医保支付、药品耗材、人才培养、公共卫生等配套文件,形成“1+x”医共体建设政策支持体系,推动扁平化管理和垂直化运行,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格局加快形成。2019年较2016年,县域就诊率提高4.3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提高2.2个百分点。
    (三)以公益性、积极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医疗、医保、医药等部门分工协作,扎实推进“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五环联动改革,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2.9个百分点(由2016年的29.5%下降到2019年26.6%),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增加3.4个百分点(由2016年的27.3%上升至2019年30.7%)。
    (四)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为支撑,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抓住“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契机,大力推进医院内部和部门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2018、2019连续两年推出“看病少排队”等20项改革举措,2020年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推出15项便民惠民举措。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城市医院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79%、71%,高峰时段平均排队时间缩短到2.7分钟,平均住院日从8.6天下降到6.9天,“出生一件事”让十万多个新生儿家庭实现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社保卡“一次不用跑”。
    (五)以聚力深化委省共建、院省合作为平台,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委省共建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进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建设,上述项目全部纳入省财政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范围。推动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实质化运行,加快打造一流医院、一流团队、一流平台。城市三级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三、四类疑难重大手术占比提高16.9个百分点,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列全国第三,排名最靠前的12家“A++”综合医院中,浙江省占3家。(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供稿)


原文链接:http://wsjk.gansu.gov.cn/single/11204/8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