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调研园地

可降解塑料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风险

时间:2021-03-16 来源:本网 作者:佚名 []

  我国每年塑料袋的使用量超过400万吨,但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不超过35%。大量废弃塑料进入环境,在海洋垃圾中,塑料垃圾占比高达80%。为减少塑料等污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今年1月1日起,“禁塑令”在全国生效,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和发泡塑料餐具、超薄塑料购物袋等,可降解材料产业迎来了“春天”。

  据环保法制调研中心了解,虽然我国可降解材料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在产能方面,目前国内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LA(聚乳酸)等可降解材料在建和规划产能已近千万吨。但是在产能激增的背后,还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面临过剩的风险。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郑月明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相关体系、行业标准建设,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作用,协调“政产学研金服用”,建立良性的协作模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并打破新能源材料性能评价的行业壁垒,搭建标准化、国际化的第三方检测平台,提升性能评价的效率与可靠性。

  此外,他还建议,加强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的基础研究。支持设立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平台,重点关注关键材料技术研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科研院所、高校等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加强专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

  他认为,还应大力培育新能源材料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应用为牵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设立国家专项天使投资基金,持续加大对关键材料技术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新能源关键材料企业在金融、税收方面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和生态圈,增强集群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