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医药知识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松江站启动

时间:2021-04-22 来源: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

  4月21日,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开展的“学史力行担使命,为民服务守健康”喜迎建党百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二场实践活动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部(松江)举办。

  活动当日,现场进行了松江区全科医生导师制培训项目、G60 科创走廊高层次人才全健康服务项目、与松江高校院所深度合作项目签约,并为“循浦江之源·筑公济医魂”医疗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的8支专科分队授旗。与此同时,来自市一医院2个院区、嘉定分院、松江区中心医院和松江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位医务人员,分别在8个义诊点同步启动大型义诊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章雄表示,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新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重塑,推动要素资源的科学分布和高效组合,努力提升郊区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实现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双提升”,加快推进上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松江区区长李谦表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独立新城“功能完备”的应有之义,是新城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要抓手。松江将加快推进松江新城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区域医院内涵实力,期待全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新城建设开局起步提供更高水平的健康支撑。

  市一医院院长郑兴东说,作为一家始建于1864年的百年老院,始终秉持“公溥仁心,济世臻程”的初心,响应“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远郊”的市级战略部署,率先在松江创建南部院区,开创了市级医院远郊办医的先河。市一扎根松江15年,实施“一院两址”同质化管理,建设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多个特色学科群,填补了松江地区众多医疗技术空白,初步实现优质资源“联出去”,区域医疗“强起来”。

  市一将以本次活动为动力,牵头联合松江区中心医院、松江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0家医疗机构,做实全国首个区级房颤中心联盟。推进松江区域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和松江区脊柱关节退行性疾病管理中心等创新性医疗体,合力打造疾病共治、慢病共管、学科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信息共通、科研共创的医疗体建设新模式。深化“全专结合”“一对一”社区全科医师导师培养制度,拓宽“循浦江之源,筑公济医魂”医疗公益志愿服务覆盖面,惠及更多郊区群众。

  据松江区卫健委主任李正介绍,近年来该区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合作,不断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加强医联体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梯度支撑,持续提升区域卫生健康服务能级。同时,加大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规培生招录等政策倾斜力度,与市一开展导师制培养和医学攻关项目,目前已有106名中级及以上职称全科医生骨干参加导师制培养项目,其中77人学成结业。

  下一步,松江将继续借助市一力量,加强区中心医院、方塔中医医院等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推进远程心电诊疗中心、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B超诊断中心等“五个中心”能力建设,加大单病种分诊树、腹透下社区、3+X医疗康复服务体系、儿科医联体、高血压心电监测移动医疗平台等项目推进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和均质化。同时,采取专家门诊、病房查房、手术指导、科研指导、学科顾问等方式推动专家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活动现场,中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郁建国在发言中说道:“通过医联体建设,使我们社区提高了疾病甄别能力和常见病诊疗能力,强化了社区精准转诊能力,同时更深化了人文关怀能力和持续跟踪管理能力。”

  作为“全科医师导师制培养”第一期学员,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全军收获颇丰:“导师成为全科医生强大的技术支撑,真心希望导师制培养项目能够成为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给基层留下更多带不走的全科医生骨干,不断夯实基层医疗体系。”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原文链接:http://wsjkw.sh.gov.cn/gzdt1/20210421/a3d131ebf5264ccca4738a71eef099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