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时疫 衢州雷丰
雷丰(1833年-1888年),字松存,号少逸、侣菊,天资聪颖,善书画,旁及星卜,有医术、丝竹、书画“三绝”之誉。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福建浦城人,后随父辗转徙居浙江,先迁龙游,再迁衢州。其父雷逸仙,习医于程芝田,在衢县悬壶于市,著《逸仙医案》二卷。晚年自号菊布衣,颇喜风雅,兼娴丝竹,间作书画,也都工妙。
雷丰幼承父训,推崇《内经》之学,历览诸家医书,引申触类,结合长期实践,以一年中杂病少而时病多,且前人论时病之书甚少,遂加意精研时病,颇有心得。其曰“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诀何时而解,随时斟酌”,因撰《时病论》一书八卷,以论四时温病为主,并兼及疟痢泄泻诸证,每病之后又附有个人验案,亦为温病学中重要而切于实用之著作。
《时病论》全书8卷,列四时病70余种,从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方药等方面详加论述,并于每一病证后附列自己治案。各病证持论有宗,作者总结自己临床经验,自拟60余种治法,切合临床实际,对后世颇有影响,对临床人员有指导价值,是一本重要参考著作。此外还著有《雷少逸医案》《脉诀入门》《病机药论》《药引常需》《药赋新论》《本草诗三百首》等。
在学术思想方面,他学本《内经》,参宗各家,注重辨证,精于时病,对时病的命名分类、鉴别辨析、治疗用药论述自成体系,见解独特。
1、主张知时论证,按时分病。雷丰对时病的辨认和治疗十分强调知时,认为“医者之难也,而其最难者莫甚于知时论证……是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治病”,明确指出知时令是识病的关键、论治的前提,强调“不得乎时令,则不得为医”。知时即正确掌握一年四季温热凉寒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更换以及五运六气的流转运行规律等,所谓“治时令之病,宜乎先究运气”,“必按四时五运大气而分治之”,这是他学术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正是从这个基点出发,他对时病的分类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复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伤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无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时病可分为新感和伏气两类。四季新感时病均为感邪即发疾,又因运气的胜复而有所兼换变化;四季伏气时病为感邪后发之疾,又分为冬受寒气,伏而不发,郁久发热,待来年春分之后,阳气驰张,伏邪自内达表;和六气袭人,伏而不发,随四时六气更换,再感新邪,触动伏气而发两类。如春季新感包括受风而发的伤风、冒风、中风及夹邪而起的风寒、风热、风湿以及感非时之气的寒疫等病,春季伏气包括春温、风温、晚发、温病、温毒等病,其他季节类此。这种分类方法的特点在于所列病种的性质,既有属于寒的,也有属于热的;从病种范围言,既有属于伤寒的,也有属于温病及杂病的。其以病因为纲,病名为目,对消除寒温对立,统一认识外感病的发生规律,颇有启发。
2、辨证治疗强调区分浅深轻重。他对时病的辨证治疗十分注重从病位的浅深来判断病情的轻重。他认为发生于同一季节,感受同一时邪的病证,由于邪犯部位的浅深不同其病情有轻重悬殊,这一特性在新感时病尤为明显。故他对每一类新感时病划分为“冒、伤、中”三级,指出“轻为冒,重为伤,又重则为中”。凡言冒者,感邪微而病位浅,在躯壳肌表;凡言中者,感邪最重而病位最深,多为直中于里;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伤。至于其具体辨别则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如春伤于风的病变,冒风乃风邪初冒皮毛尚末传经入里,仅见鼻塞咳嗽等症;伤风为风邪伤卫,营卫不和证,故见寒热有汗等全身症状,较冒风稍重;而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常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发病特急病情特重。其他时病也可如此划分。所以在治疗上,他对不同证候区别对待,一般治冒证只需轻剂解表,即可透邪外出;治伤证之法虽也旨在祛邪外出,但用药较冒证稍猛;治中证则以逐邪开闭为法,窍通神苏为度。如用微辛轻解法治冒风,解肌散表法治伤风,于中风则立顺气搜风法、活血祛风法、宣窍导痰法等分别施治于中经、中络及中腑中脏等证。可见他对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病证的剖析,具体明确,界限清楚,在立法用药上也做到谨守病机。
3、提倡以法代方,随机治法。他将临床诊疗过程概括为论证、立法、成方、治案四步,他认为立法尤为重要,反复强调不可拘于某病用某方,某方治某病,提倡用法而不用方,以法统方,故《时病论》论述每个病证之后只列有治法用药,而无具体方剂。但他所拟用诸方,大多又是从实效出发,广采众家成方,潜心化裁而成。如清热解毒法与清热熄风法分别是从增液汤与羚角钩藤汤化裁而得等,这种以法统方、法中有方的方药组合形式,较之照搬古方,更能体现方与法的统一性。另外,他认为时病之证有常有变,无论治常证之法,抑或治变证之法,都应根据病机变化,灵活掌握,而不能刻板印定。指出方不在多而在损益,古方而医今病只能将其意而化裁用之。损益之法全在于医者谅体之虚实临证权衡,如其将治痰饮病的二陈汤去陈皮而成海藏消暑丸用于伏暑烦渴;将治湿病的平胃散中加一味芒硝,用于妇科下死胎;又将利湿五苓散与清热的三石汤合为一方而成甘露饮,用于治湿热并盛之候。如此“通其治法,则不但治时病可以融会,即治杂病也有贯通之妙耳”。
总之,雷丰对时病的论述,从识病归类到分证治疗、立法处方用药,自成体系,且有其独到的见解,对中医外感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zjtcm.gov.cn/Art/Art_39/Art_39_1525.aspx
- 药监局药品监管司督导... [2020-09-16]
-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 [2020-09-18]
- 省药监局联合省卫健委... [2020-09-17]
- 凤翔:县市场监督管理... [2020-09-25]
- 省药监局开展秋冬季疫... [2020-09-16]
- 河南积极推动药品第三... [2020-09-16]
- 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09-11]
- 四平检查分局联合市食... [2020-09-11]
- 健全“中华水塔”生态... [2024-11-25]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
- 省药监局召开2024... [2024-11-25]
- 墨卓生物携手世界互联... [2024-11-23]
- “2023—2024... [2024-11-22]
- 金维加赴马鞍山调研指... [2024-11-22]
- 流感季来袭!应对流感... [2024-11-21]
- 全球首款!新品首发!... [2024-11-21]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 [2024-11-25]
- 健全“中华水塔”生态... [2024-11-25]
- 省药监局召开2024... [2024-11-25]
- 墨卓生物携手世界互联... [2024-11-23]
- “2023—2024... [2024-11-22]
- 金维加赴马鞍山调研指... [2024-11-22]
- 流感季来袭!应对流感... [2024-11-21]
- 全球首款!新品首发!... [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