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徐雯:健脾舒肝法治疗小儿抽动症案

时间:2021-07-17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徐雯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硕士生导师、儿科主任中医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曾某某,男性,11岁,2019年08月12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近半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自主甩头,嘴⻆抽动,注意力不集中,胃纳可,烦躁,二便调,睡眠可。为求进一步诊疗,遂至我院就诊。

  【首诊证候】

  主诉:不自主甩头,嘴⻆抽动半年余。

  刻诊: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白,脉弦滑。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抽动症。

  证属:脾虚肝旺。

  治则:健脾舒肝,熄风安神。

  处方:

  太子参10g、茯神10g、葛根10g、赤芍10g、首乌藤10g、乌梢蛇10g、木瓜10g、僵蚕10g、⻰⻣10g、防⻛10g、白芷10g、甘草1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患儿病情明显好转,不自主甩头减轻,胃纳好转,仍有嘴⻆抽动,舌淡苔白,脉弦滑。守前方减防⻛,加天麻10克,再服4剂。

  三诊

  抽动诸症均明显减轻,纳⻝一般。上方去白芷,加石菖蒲10克,继续调理。

  【按语】

  本病归属于中医的慢惊⻛、抽搐等范畴,多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由五志过极、脾虚肝旺而引发。《内经》云“诸⻛掉眩,皆属于肝”,不管任何部位的抽动,中医皆称为“⻛”。“⻛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故⻛性轻扬,高巅之上,唯⻛可到,临床上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症状大多从头部开始,且其症状特点为多个部位均可发生抽动,多呈交替发生,症状频率或强度也起伏波动,且症状表现及病变部位多变,该患儿不自主甩头,口⻆抽动即为典型表现。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本病与脾、肝关系最为密切,脾虚血亏,肝⻛内动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木乘,造成肝血不足,因阴不治阳,血不养筋,以致肝⻛内动,出现筋脉拘急、振颤等症,故血虚生⻛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万全云:“盖肝之有余者,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而未已,故曰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

  本案以反复不自主甩头,嘴⻆抽动半年余,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证,可归属于中医学慢惊⻛、肝⻛、抽搐、瘛疭、痉证等范畴。结合舌脉考虑证属脾虚肝旺。患儿素体脾虚,运化失职,精微失布,肝失所养,肝郁不舒,失于条达,气机失调,久之气郁化火,火极生⻛,⻛阳鼓动,肝⻛循经上扰,而成以上之证。治疗以健脾舒肝,熄⻛安神为原则,方以四君子汤加减,方中太子参、茯神健脾益气安神以助生化之源。葛根升阳解肌,首乌藤补益精血,⻰⻣镇静安神。木瓜、僵蚕、赤芍、乌梢蛇活血疏⻛通络止痉,防⻛祛⻛解表,止痉。甘草调和诸药。后期加入天麻息⻛止痉,平抑肝阳,祛⻛通络,全方配合共奏健脾舒肝,熄⻛安神之功。药证相符故获佳效。

  郑重申明

  抽动症症状表现多样化,抽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对患儿学习和生活环境无影响,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中上课。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34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