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徐雯:青蒿鳖甲汤治疗案

时间:2021-07-21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徐雯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硕士生导师、儿科主任中医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案一:青蒿鳖甲汤治疗汗闭案

  【基本资料】

  何某某,男性,10岁,2000年7月2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10天前因患“急性扁桃体炎”而服用清热解毒中药及阿莫西林胶囊,于服药次日起热退,治疗4天后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消失。然病后患儿无汗,曾尝试进行剧烈的运动,也未使汗出,五心烦热,每于运动后加剧,疲乏,纳差,体温正常,大便秘结。曾往外院诊治,服用多剂解表、升阳、发汗之中药,均未奏效,遂求治于本院。

  【首诊证候】

  主诉:无汗、烦躁10天。

  刻诊:神倦,皮肤干燥,触之如抚砂纸,遍身无汗,舌红苔薄,脉弦细。

  辅助检查:查血常规、ASO、血沉等均正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汗闭证。

  证属:阴虚内热。

  治则:养阴透热。

  处方:

  予以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克、鳖甲10克(先煎)、知母10克、丹皮10克、银柴胡10克、栀子6克、生地10克、牛膝10克、夏枯草10克、升麻10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药3剂后,患儿微汗出,五心烦热减轻。效不更方,守前方继服 3 剂。

  三诊

  患儿汗解,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

  汗闭证系指暑热之际饮热奔跑,阳气蒸发,当汗不汗之证。吴鞠通云:“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以阴精为材料”。《内经》亦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究其成因,多因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每于热病伤阴,或过服苦寒发汗之品或使用抗菌素后,导致阴液损伤,阴血不足,无以作汗,阳气受挫,阳郁不宣,升运不力,则无以泄汗,汗闭之证乃作。

  青蒿鳖甲汤源自《温病条辨》,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历代医家运用本方治疗温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热内伏之证,并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伴有虚热的疾病,都获得良好的效验。根据吴氏对青蒿鳖甲汤主证“热退无汗,热自阴来”的阐述,循其立方之旨,沿用青蒿鳖甲汤治疗小儿汗闭证。方中青蒿善清泄肝胆之热,鳖甲咸寒护阴潜阳,搜阴分之邪,二药配伍,如吴鞠通所曰:“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阴分,有青蒿领之出也”。此为全方之君药;知母、丹皮、生地助其养阴退热;五药组成了养阴液清虚热之代表方;加入地骨皮、银柴胡入阴分,清虚热;栀子以除烦解热;少佐升麻以升发阳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共奏养阴透热之功效。药证相符,颇具良效。

  小儿汗闭证的治疗,须注意:⑴不可过用发汗、清热之品,因苦寒、辛发之品,使阴液更耗,汗源枯竭,无以作汗,加重病情;⑵不能令小儿剧烈运动或以厚被裹身,此不仅无助其汗出,反可加重其五心烦热、烦躁不安之证。⑶提倡多饮水、多休息,使汗液自然泄出,则伴随症状随汗而解。⑷应缓解小儿紧张、烦躁的情绪,使其保持轻松的心情,接受治疗,才可取得最佳的疗效。

  案二:青蒿鳖甲汤治疗小儿便秘案

  【基本资料】

  于某某,女性,5岁3个月,2004年10月22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大便数日一行,干结难解,甚则肛裂出血,曾多方求医,服用中西药均未能奏效,便秘之证反复出现。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大便秘结1年余。

  刻诊:大便五日未解,使用开塞露后排出少许大便如羊屎状,腹胀不适,烦躁易怒,寐欠安,口干口臭,五心烦热,纳尚可,舌红苔薄,脉滑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小儿便秘。

  证属:阴虚内热。

  治则:滋阴清热,行气通便。

  处方:

  方以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克、鳖甲10克(先煎)、知母10克、丹皮6克、生地10克、牛膝10克、枳壳10克、川朴6克、玄参10克、甘草3克,4剂,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药1剂后,大便已解,但仍干结如羊屎状,继服3剂后,大便二日一行,呈条状,腹胀、五心烦热消失,烦躁易怒,口干口臭、寐欠安等减轻。药已奏效,守上方继进4剂。

  三诊

  患儿大便已能自解,大便成形,二日一行,伴随诸证已消失,纳可。嘱其坚持每日解大便一次,守上方加入云苓10克,每周服用2剂,以巩固疗效。

  四诊

  服药1月后自行停药,便秘之证未再出现,小儿纳食均可,精神爽利。

  【按语】

  便秘是小儿常见的病证,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饮食不节或热病伤阴,津亏肠燥,均可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和输送功能,导致便秘的出现,若便秘反复,则内热壅结,更耗阴液,输化失职,便秘之证日趋严重。

  本案属阴虚火旺,津液干结之便秘。治疗上既要滋阴降火、又要生津行气,以增水行舟、行气运舟。方用青蒿鳖甲汤加入枳壳、川朴、牛膝、玄参,除青蒿鳖甲汤养阴透邪外,尚有枳壳、川朴行气助运之功,牛膝引火下行,玄参增液润肠,诸药配合,具有养阴祛邪,行气助运,润肠通便之功效。

  案三:青蒿鳖甲汤治疗小儿口疮案

  【基本资料】

  杜某某,女性,3岁2个月,2004年6月11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于1周前发热、咽痛,口腔粘膜溃疡,经服用清热解毒之中药,2日后热退,咽痛逐渐消失,然口腔溃疡反复不愈,复诊于本院。

  【首诊证候】

  主诉:口腔溃烂、疼痛1周。

  刻诊:口舌溃疡,疼痛难忍,流涎,烦躁不安,手足心热,纳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口疮。

  证属:阴虚内热。

  治则:滋阴降火。

  处方:

  方以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10克、鳖甲10克(先煎)、知母10克、丹皮6克、生地10克、牛膝10克、公英10克、皂角刺10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药3剂后,患儿口舌无新生之溃疡,原溃疡处潮红,糜烂减轻,手足心热、烦躁不安消失,纳食稍增,大便已解。效不更方,守上方加入山楂10克,再服药3剂。

  三诊

  患儿口舌溃疡已愈,伴随症状也随之消失。

  【按语】

  口疮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口腔疾患,《诸病源候论•口疮候》有“小儿口疮,由气血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的论述,指出心火上炎,可发为口疮。小儿乃纯阳之体,感邪后易化热入里,热病后期余邪未尽,热邪伤阴,阴液内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此时,再予清热解毒泻火之药则口疮反复不愈,当以滋阴降火透邪为治,使虚火得降,则口疮之证可愈。

  本案以青蒿鳖甲汤滋阴降火透邪,加入牛膝引火下行,公英清热解毒,皂角刺消肿排脓以加强清解余邪之力,山楂与甘草配合,酸甘化阴,助阴液回复。诸药配合共奏滋阴降火,清透余邪之功,药中病机,故获佳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34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