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焦点事件

陶仪声:当好医改排头兵 增进健康获得感

时间:2021-07-24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安徽省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第一年。日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在接受《中国卫生》杂志专访时表示,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正以健康安徽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攻关为支撑,以强化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推动安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夯实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健康基础。

  医改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

  《中国卫生》: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医改试点省,近年来有哪些典型经验和做法?

  陶仪声:作为首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改成效。探索创新了县域医共体、编制周转池、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等多项改革经验,县域医改“天长模式”成为全国医改典型。“十三五”期间,我省医改工作逐步由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取得重大成效。

  一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成效明显。分级诊疗路径清晰,“两包三单六贯通”紧密型县域医共体59个县市全覆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稳步推进,“定远模式”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种模式之一,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65.5%。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85%以上二级公立医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为200家公立医院核定周转池编制6万个,3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百强,启动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全省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待遇政策,县域实行95%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病种(组)达到422个,占总出院人数比例达到46.5%。25个市县开展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123个,对35个短缺药品和72个易短缺药品实行清单制管理。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实施不良执业积分制等六项监管制度,将省级132项权力全部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双随机一公开”抽检任务完成率96%,居全国第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两卡制”,得到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多次在全国会议培训班上做经验介绍。

  二是“看病难”“看病贵”情况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逐年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降低,持续优于国家平均水平。“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68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69人,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城乡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省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8.4%,技术劳务收入占比增加5.2%。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3亿人次,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年均就诊5.2次。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医疗行业公众满意度位居全省十大服务行业第1名。“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2019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和94%。公立医院住院和门急诊次均费用分别达到8308元、261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大幅下降,住院医药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县域内稳定在70%左右,贫困人口达到88%,已有72.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稳定脱贫。

  找准健康安徽建设着力点

  《中国卫生》:前不久,安徽省取得了六安市、合肥市有关区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在一个潜伏期内防住疫情、稳住局势的目标,下一步,安徽省将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陶仪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并作出多项部署安排,形成“1+7”政策措施体系。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具体来说,就是要着重完善公共卫生“五大体系”。

  第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按照“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疾病预防控制资源配置,改革疾控机构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切实解决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体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

  第二,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这次疫情防控实践表明,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救治体系是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省委省政府决定,全省构建“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加强传染病诊疗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平战结合”机制和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第三,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我们将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坚持早监测早预警,应急指挥机制“建起来”、把评估监测“准起来”、把应急物资保障“强起来”、把公共设施利用“通起来”,构建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

  第四,完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我们将加快布局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支撑平台、加快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攻关响应机制、加快公共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高疾病防控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备储备能力。

  第五,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立法引领作用、强化执法保障作用、强化守法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中国卫生》: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不断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安徽省在这方面进展如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陶仪声:安徽省为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申报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编办等部门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现已在全国较早印发《安徽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与编制管理、财政投入、医保管理、薪酬制度及科研创新等六个方面提出18项全面政策保障,充分尊重输出医院意见,为输出医院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合作共建医院轻装上阵。

  目前,安徽省纳入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建设进展顺利。沪皖双方致力于从技术、管理、品牌方面实现“三个平移”,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模式、信息系统共享、学科发展规划方面实现“四个统一”的建设思路,突破传统领导体制机制,共建领导班子,共同编制“十四五”规划;开展学科评估,制订《临床医技科室优化设置方案》,推动学科优化;全面升级改造医院老旧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建设。

  此外,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共梳理摸排了11个条件成熟、可供与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同时优先考虑国家确定的“6+1”个病种,兼顾省属医院学科建设情况,选择其中已与国家确定的输出医院有合作意向,且工作积极性比较高的医院参与合作,并根据对接洽谈情况,从中选择合适建设主体。

  《中国卫生》: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对此,安徽省将提出和落实哪些举措?

  陶仪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常住人口为6102.7万(位居全国第9位)。安徽省2020年出生人口64.5万,同比减少15.8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结构和素质问题更加凸显。必须从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人口监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一,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们将积极围绕三孩政策开展专题研究,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政策储备。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完善、落实好生育延长假和生育保险等政策,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持续改善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大力发展托育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4月底省医改领导小组已经印发了《安徽省托育服务补短板工作方案》。

  第三,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落实计划生育家庭法定奖励,实施“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和“生育关怀·幸福家庭”系列项目,关怀帮扶计生特殊家庭、贫困家庭、青少年、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实施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十百千”工程项目(创建10个幸福家庭示范市、100个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和1000个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构建家庭发展体系。

  第四,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产前筛查,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推进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初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持续为全省妇女儿童提供优质高效保健服务。


原文链接:http://wjw.ah.gov.cn/xwzx/mtjj/5581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