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徐雯:清心消滞法治疗小儿夜啼案

时间:2021-08-02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徐雯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硕士生导师、儿科主任中医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朱某某,女性,1岁10个月,2016年5月13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儿无明显诱因于1年多前开始出现睡眠欠佳,夜间啼哭,反复发作。

  【首诊证候】

  主诉:夜间啼哭1年余。

  刻诊:无发热,无咳嗽无流涕,无呕吐,胃纳欠佳,二便调。舌红苔白,指纹紫在风关。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夜啼。

  证属:心火亢盛。

  治则:清热消滞,宁心安神。

  处方:

  南豆花6克、苏梗6克、夏枯草6克、钩藤6克、灯芯草0.4克、决明子6克、白芍6克、山楂6克、珍珠壳6克、首乌藤3克、远志1.5克、甘草3克。日服1剂,共7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治疗后患儿夜间啼哭减轻,纳稍增,大便稍烂,每日2次。效不更方,继续前方加减治疗,去苏梗、决明子,加入浮小麦6克以增养心除烦之力,布渣叶6克以利湿消滞。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

  夜啼已止,纳可,二便调,舌红苔白,指纹淡紫。去灯芯草、夜交藤,加入莲子、谷芽以善其后。

  【按语】

  小儿白天安静,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中医称之为“小儿夜啼”,多见于初生婴儿。小儿夜啼成因有三:其一为胎儿禀赋不足,或乳母过食生冷,或小儿护理失当,腹部受凉等,导致小儿入夜腹中作痛而啼哭。其二,孕妇或乳母平素喜食香燥辛辣之品,移热小儿,致其心火亢盛,入夜烦躁而啼。其三,小儿突受惊吓,心神不宁,夜睡不安而惊啼。

  本病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本案以夜啼,纳差,烦躁为主证,结合舌脉可归属中医“心火亢盛”之夜啼,治以清心消滞,宁心安神,方中珍珠壳重镇安神,浮小麦、远志、夜交藤宁心安神;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加入消食导滞之品,如:山楂、布渣叶等;脾虚则肝乘,故加入夏枯草、钩藤、白芍以清肝火,养肝阴。南豆花、苏梗化湿理气和中。药证相符,可达良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44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