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陈镜合:桑菊饮合苇茎汤治疗感冒案

时间:2021-08-07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陈镜合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2007年9月人事部、卫生部、國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袁某某,男性,55岁,2008年10月15日初诊。

  【发病过程】

  诉三天前不慎受凉后起病,起初觉恶寒、身热、咳嗽,自服百服宁、阿莫西林等药效果一般,现恶寒甚,骨节酸痛,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咳嗽较前明显,痰多色白而难咯出,伴见轻微气短、咽干微痛、口干等不适。

  【首诊证候】

  主诉:发热恶寒、肢体酸痛、咳嗽3天。

  刻诊: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尺肤微热。

  查体:查见T38.2℃,P90次/分,咽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心肺等一般体查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感冒。

  辨证论治:患者有发热、口干、尺肤热、咽痛等温病之热象,同时也具有恶寒重、咳白痰、乏力等虚寒表现,属虚实夹杂,寒热相兼之病案,陈师遇此病例时,常先以某一明显的证候为主进行辨证论治,本病人热象较明显,故先用桑菊饮合苇茎汤3剂,方详如下:

  桑叶12g、菊花10g、杏仁10g、桔梗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甘草5g、陈皮6g、苇茎20g、桃仁10g、冬瓜仁10g。

  【随诊过程】

  二诊:

  翌日咽已不痛,三天后复诊,诉热退,仍有恶寒,轻微气短,痰多,呈泡沫状、易咯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紧,双肺未闻干湿性啰音,其余查体大致同前,考虑热象已消,现外寒内饮的矛盾已明显暴露。即改用与前相反的治法,宣肺散寒蠲饮、定喘止咳。用小青龙汤3剂继服,方详如下:

  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桂枝10g、麻黄5g、款冬花15g、紫菀10g、陈皮6g、法夏10g。

  服药3剂后,电话随访,谓症状痊愈。

  注:本例患者为虚实夹杂,寒热相兼的感冒病人,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面对此类病人,可以先抓住其中比较明显的不适作为主要矛盾优先考虑,待主症去后次症表现便会突出,而且这时临床表现便会相对简单,较易辨证用药,避免虚虚实实之忌,这是陈师处理这种病人的经验心得。

  【按语】

  感冒,是指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病情轻者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此病全年均发,尤以冬春季为多,由于外邪的性质、四季的气候变化以及个人的体质不同,在临床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体虚感冒之别。临床上以虚实夹杂、寒热相兼的感冒比较常见。

  陈教授认为,中医对于感冒一病的治疗,有其独到的经验和辨治理论,较之西医单纯而机械的对症处理,有着一定的优势,面对此类病人可以以纯中医治疗。在中医临证选药上,切忌不分寒热虚实,或墨守陈规地认为岭南湿热之地,感冒必多以风热或夹湿为主,或套用西医理论认为炎症即热证,热证则需要清热解毒,所有感冒方中一律须投以清热祛湿之药物等。因为随着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岭南人体质变化较大,不少现代人因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质常偏虚,因虚致实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辨别寒热虚实以及结合病人体质进行辨证尤其重要。

  在临床中,若属风热感冒,陈教授多以桑菊饮、银翘散等加减;风寒感冒多以荆防败毒散、桂枝汤或十神汤加减;胃肠型感冒多以藿香正气散加减,虚人感冒多以补中益气汤或小柴胡汤、人参败毒散等加减;如兼夹燥邪,凉燥者杏苏散清宣凉燥,温燥者易桑杏汤清宣温燥,夹杂湿邪者多以佩兰、豆蔻、香薷之品芳化湿浊,如湿滞中焦,喜予苍术、陈皮、厚朴、绵茵陈等化湿;如中焦气滞,仿香苏散之意,多伍用香附、紫苏叶、陈皮之品;鼻窍不通者多用苍耳子散加减。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457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