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陈镜合:附桂理中汤加减治疗咳嗽案

时间:2021-08-07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陈镜合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陆某某,男性,57岁,2010年3月9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自诉两周前劳累过度后起病,起初咳黄色痰,量多,并有轻微恶寒发热,曾服用头孢类抗炎药及左氧氟沙星分散片、化痰片等药,热退,但其余症状改善一般,遂前来就诊。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8年余,加重2周。

  刻诊:咳嗽,咳声低沉,痰白稀,量多易咯出伴有畏寒肢冷,腹胀嗳气纳差,无恶寒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不适,纳一般,小便可,大便细软偏烂,舌淡苔白腻,脉濡。双肺可闻少许湿性啰音及痰鸣音。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咳嗽。

  分析:四诊合参,患者有咳白痰、畏寒肢冷、腹胀嗳气、大便偏烂、双肺可闻少许湿啰音及痰鸣音等表现。

  辨证:脾肾阳虚,痰湿蕴肺,肺失肃降。

  治则:温肾健脾,祛湿化痰。

  处方:因抗炎药有伤脾胃正气之虑,且此时肺部感染之象不甚严重,可单予中药治疗。方用附桂理中汤七剂加减,加大陈皮用量至15g以增强化痰之力。方药如下:

  党参30g、白术10g、炙甘草3g、干姜10g、茯苓15g、熟附子10g(先煎)、厚朴10g、陈皮5g、肉桂5g(焗服)、法半夏10g、柿蒂20g、砂仁10g(后下)。

  【随诊过程】

  二诊:2010年3月16日

  自诉服药后咳嗽已明显减轻,余症均较前好转。考虑药已对证,守方继予7剂。

  三诊:2011年3月23日

  诉上症进一步减轻,基本无咳嗽,纳眠有所改善。本次原方去柿蒂,加用山药、五味子各10g,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

  《类证治裁》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摄纳肺所吸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临床见咳嗽久治不愈,缠绵反复,辨证遣方责之于肺脾之余,也应注重肾之固摄。尤其老年人或体弱者,肾阳不足,肺吸人之清气不能下纳于肾,《内经》谓“脾为生痰之源”,而中焦脾土所生之痰涎上壅于肺脏以致上实下虚,出现反复咳嗽气促,胸满憋闷,咳痰清稀,舌苔白,脉沉细或弦滑者,治宜温肾养气,化痰降逆,可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若患者脾肾不足,水气不化,水饮内停上逆犯肺,出现长期反复咳嗽,痰白稀,量多,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腰膝酸软,甚者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症状,可用陈夏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健脾化痰,偏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覆盆子等温肾壮阳纳气,偏肾阴虚者加五味子滋肾敛肺纳气,若脾肾阳虚甚者则易附桂理中丸加强温阳之功。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45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