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陈镜合:吴苓汤加减治疗寒性头痛案

时间:2021-08-12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陈镜合 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2007年9月人事部、卫生部、國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潘某某,女性,35岁,2011年7月11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8年前开始出现太阳穴部位疼痛,呈阵发针刺样,每次发作约1~2天,可自行缓解,未予系统治疗。近2年以来头痛发作剧烈、频繁,严重时影响工作、休息,多处求诊,完善头颅CT等检查未见异常,遍服对乙酰氨基酚、西比灵、谷维素等药及正天丸、天麻素胶囊等药均效果不显著,每于天气寒冷或情绪不佳时症状仍反复发作。1周前熬夜并休息欠佳后起病。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头痛8年余,加重1周。

  刻诊:头痛为针刺样痛,遇风头痛加剧,按压颠顶疼痛缓解,偶见泛酸嗳气,喉间有痰粘感,舌淡苔薄白,脉弦。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寒性头痛。

  辨证:脾胃虚寒,痰涎上犯清窍。

  处方:吴苓汤七剂加减

  吴茱萸6g、党参15g、大枣20g、白芷10g、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甘草5g、藁本10g。

  【随诊过程】

  二诊:2011年7月16日

  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为轻微胀痛,效不更方,原方继续调理。

  三诊:2011年7月23日

  头痛基本痊愈,觉轻微腹胀,本次在前方基础上去大枣等滋腻碍脾之物,加用陈皮、砂仁、法夏,仿陈夏六君之意。再予7剂。

  随访1月,未有再诉头痛发作。

  注:吴苓汤为陈镜合教授首创,被收录于《千家妙方》,是《伤寒论》中之吴茱萸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前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作用,后者有健脾渗湿化痰饮之力。两方合用即成“吴苓汤”,共奏补虚温中、健脾渗湿、祛痰之功。陈教授认为该方对于一些反复发作,证属寒痰上涌的血管神经性的头痛、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往往有佳效。

  【按语】

  病人有寒痰上涌的表现,故伍用苓桂术甘汤取效,这是陈教授面对寒性头痛时选方及药物配伍要点。

  头痛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古医籍纳入“首风”、“脑风”、“头风”、“偏头痛”、“真头痛”诸门,是临床上的常见症、多发症。祖国医学历代医家认为,头部经络为诸阳经交会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都上会于此。若六淫外侵,七情内伤,升降失调,郁于清窍,清阳不运,皆能致头痛;新感为头痛,久病为头风。大抵外感多实证,治宜疏风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治宜平肝、滋阴、补气、养血、化痰、祛瘀等为主。

  陈教授认为,头痛为许多疾患的表现,既可为颅内因素,同样也可为颅外因素所致,因此首诊时务必明确有否颅内器质性病变,是否夹杂有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肢体活动障碍等危侯,临床排除了这些急危重症的征兆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内科治疗。

  在中医辨证上,陈教授十分重视风、痰、瘀三邪在头痛发病中的地位,认为无论是外风还是内风,均易挟寒、湿、热、痰、饮、瘀、火等病理因素而发病,而且“风为百病之长”、“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另头为清窍,诸阳之汇,风阳上扰,最易夹杂痰瘀二邪,若失治,二邪阻络,使病程缠绵,头痛经久难愈。故风、痰、瘀三邪是头痛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决定头痛的主要病理性质、演变及转归。


  外感头痛多因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导致络脉不通;而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尤其是肝脏功能失调以及血瘀阻络有关,在拟方上,如辨证为外感头痛,多以川芎茶调散加减,热象明显则重用石膏,多时可至60g;如辨证为寒性头痛,多以吴茱萸汤加减;肝阳上亢所致头痛,以羚羊钩藤汤或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方中羚羊角可用水牛角替代);血瘀头痛,多以通窍活血汤化裁;虚性头痛,常合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选药上陈教授往往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酌情选用引经药,如为太阳头痛;以羌活、防风、桂枝为使;阳明头痛,则以白芷、葛根为用;少阳头痛,多以川芎为主,多时可用至20~30g;少阴头痛,多用细辛、独活。

  另外陈教授喜伍用虫类药,认为该类药物一来具有搜风通络的特点,二来能活血化瘀,对于久病血瘀所致的头痛,效果良好。另首诊时如头痛发作明显,可适当予对乙酰氨基酚、地西泮等西药对症处理,以起到快速镇痛、镇静的作用,陈教授据其临床经验指出,合理联用镇静药,可对中药起到协同作用。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46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