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何世东:行气化瘀兼以益气健脾,治疗胃增生性息肉案

时间:2021-11-30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转存图片

  ▲何世东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东莞市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理事;东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历任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消化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会常委委员。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钟某某,女性,时年48岁。2012年4月13日首诊。

  【首诊证候】

  主诉:反复上腹部闷痛不适5年余,再发半月余。

  刻诊:患者诉上腹部闷痛不适5年余,近半月加重,伴有嗳气,泛酸,症状多于餐后明显,少许头晕,纳眠可,二便尚调,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乏力。体格检查,血压:100/60mmHg,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2012年4月12日我院胃镜示:贲门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息肉(直径约6mm),病理报告示:胃底增生性息肉。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胃增生性息肉。

  中医诊断:腹痛。

  证属:气滞血瘀,兼夹气虚。

  治法:行气化瘀,兼予益气健脾。

  处方:

  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法半夏12克,枳实12克,茯苓20克,茵陈15克,鸡内金15克,党参15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瓦楞子30克,乌药15克,三七5克,甘草5克。14剂,日1剂,水煎,温服。服药期间,嘱患者宜清淡饮食,忌辛热煎炸食物,调畅情志。

  【随诊过程】

  二诊:2012年4月27日

  诉上腹部闷痛减轻,嗳气好转,无头晕。

  处方:原方去瓦楞子,加白术15克,另去枳实,改枳壳12克。7剂,随后以上方随症加减治疗半年余。

  三诊:2012年11月13日

  无不适,纳可,脉细。复查胃镜示:贲门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明显胃底息肉。

  效果:继续予原方辨证加减治疗一月余,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1.5厘米,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2%。腺瘤性息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癌变率也较高。发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特异性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一旦检查发现,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此例患者中医属腹痛,证属气滞血瘀,兼有气虚,治疗上予失笑散合枳实消痞丸加减。方中选用蒲黄、五灵脂、三七活血化瘀,枳实、法半夏行气消痞,共为君药;乌药疏肝理气、柔肝止痛;党参、茯苓等健脾益气,鸡内金、茵陈健脾和胃,海螵蛸、瓦楞子制酸和胃止痛,白芍、甘草酸甘缓急止痛。纵观全方,具有行气活血化瘀之效,以致息肉消除;且其又兼有健脾益气或清胃肠湿热的功效,从而改善患者气虚或湿热体质,从根源上治疗该病,正所谓标本同治,疾病很快趋于痊愈,避免息肉复发。■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何世东教授验案方临床应用》,何世东主审,何世东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师承团队整理,2021.11,广东科技出版社,本案整理:卢晓敏】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6803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