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陈凤媚:补肾填精、健脾益智治疗小儿运动精神发育迟缓案

时间:2021-12-20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转存图片

  

  

  

  图片

  

  ▲陈凤媚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中医师,妇幼健康研究会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灸协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 擅长妇女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和妇幼健康的中医调理。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规律,在临床上开展“调周助孕法”,调理月经周期、改善孕前妇女体质,提高受孕几率和胚胎质量。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黎某某,女性,时年9个月。

  家长于患儿生后3个月时发现,其发育较同龄婴儿迟缓,未予重视。至9个月时仍不会坐,视物欠灵活,至我院康复科就诊,期间请中医科会诊,求诊于陈凤媚主任。

  【首诊证候】

  刻诊:营养较差,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枯黄,肌肉松软,头项萎软,目无神采。烦躁易怒,汗多,纳差,夜寐不宁,夜啼,大便干。舌淡红苔白厚腻,指纹淡紫,风关不显。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五迟、五软。

  证属:肝肾亏损证。

  治法:补肾填精,养肝强筋,兼以消食导滞。

  处方:六味地黄丸合扶元散加减。

  熟地8g,山药8g,山萸肉6g,茯苓6g,泽泻3g,丹皮3g,白芍6g,炒山楂5g,炒麦芽15g,炒谷芽15g,莱菔子6g,太子参6g,苍术6g,石菖蒲6g,甘草3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同时,继续辅以针灸、推拿、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

  【随诊过程】

  二诊:

  患儿服药后,精神状况好转,情绪逐渐稳定,纳好转,夜寐好转,无夜啼,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风关不显。考虑患儿肝肾阴虚、脾胃积滞症状较前好转,故上方减莱菔子、焦三仙,苍术改为白术,加黄芪10g、黄精8g以健脾补肾。共14剂。

  三诊:

  患儿情绪稳定,面色少华,汗出不多,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上方加远志6g、益智仁6g,共14剂。嘱家属于患儿出院后每月复诊一次。此后随访1年,患儿头项萎软较前明显改善,肌肉较前坚实,能坐,能独立站立一会儿。

  【按语】

  辨证思路:患儿发育迟缓,属中医“五软、五迟”范畴,多因父母先天气血虚弱或后天失养,精气未充,致小儿后天肾气不足,血气衰少,不能坚筋壮骨,荣泽毛发。《保婴撮要·五软》指出:“五软者,头项、手、足、肉、口是也……皆因禀五脏之气虚弱,不能滋养充达。《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此皆肾气不足之故”。五迟五软的病机总归为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此三藏精气充足,对人体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治疗经验:善用六味地黄丸合扶元散治疗本病。六味地黄丸为中医儿科补肾名方,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组成,用于治疗小儿因禀赋不足所致发育不良诸病,五迟五软正是此方主治证。六味地黄丸以填补肾精为主,并补肝肾脾三阴,补中有泻,寓泻于补。扶元散出自《医宗金鉴》,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熟地、白芍、川芎、当归、黄芪、石菖蒲、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健脾益肾,滋养气血之功效。《医宗金鉴》提到: “五软禀赋不足证,头项手足口肉肌,地黄丸与扶元散,全在后天调养宜。”两方相合,既可补先天之肾精,又可固后天脾胃之本,通过滋养脾胃以滋肾精,符合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思想。本病病程较长,反复难愈,需配合针灸、康复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作者:陈凤媚】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7193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