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童光东:养正解毒 行气化瘀 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癌案

时间:2022-02-25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童光东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深圳市首届“十大杏林名医”,深圳市首届卫生健康十大杰出贡献奖,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政府津贴专家。国家区域(华南)中医肝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肝病华南区域联盟理事长,广东省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协作组组长,国家重点中医肝病专科(卫生部)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胆病重点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医肝病研究所所长。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李某,男性,时年33岁,2009年7月11日初诊。

  2005年9月患者工作劳累后出现右胁刺痛伴腹胀、纳呆,休息后症状可稍改善,未予重视及治疗。后因呕血及黑便至当地医院查HBsAg阳性,肝功能中度异常,胃镜示:食道静脉曲张(中-重度),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食道静脉曲张并出血”,予护肝降酶及恩替卡韦片抗病毒治疗。期间多次因出血行内镜下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治疗。2009年4月,患者右胁刺痛伴腹胀、纳呆加重,在当地医院CT检查中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大小11.9mm×19.5mm),遂于6月至深圳市中医院行介入治疗。

  【首诊证候】

  主诉:右胁刺痛伴腹胀、纳呆4年,加重3月。

  症见:神疲乏力,右胁刺痛,入夜尤甚,口干苦,纳差,厌油,腹胀,无恶寒发热,眠差,大便溏稀,1日2~3次,小便可。

  既往史: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其他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其他手术、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质淡暗,苔薄,脉沉涩。体型偏瘦,营养中等,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巩膜无黄染,颜面及胸背未见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可见蜘蛛痣、肝掌,腹部外形正常,脐部正常,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液波震颤。莫非氏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浊音界正常,肝区叩击痛阳性,脾肋下2横直可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计算力正常,定时、定向力正常;扑翼样震颤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09年4月在当地医院CT检查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大小11.9mm×19.5mm),肝动脉造影(DSA)考虑肝癌。

  【辨证论治】

  诊断:肝癌。

  证候诊断:气虚血瘀,毒瘀成积。

  辨证分析:本病因外邪入侵、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及禀赋不足等因素,以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亏虚,气滞、痰湿、瘀血、热毒等病邪搏结,留滞日久,积渐而成。本证因平素感染疫毒病邪,郁于肝胆,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加之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而反侮于肝,肝郁日久不解,气滞血瘀,络脉阻滞,故生肝内结节;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故右胁刺痛,口干口苦;木不疏土,损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失其健运,气血不足,无力运化水谷精微,则见神疲乏力,纳差厌油;心神失养,故见眠差。舌质淡暗,苔薄,脉沉涩皆气虚血瘀,毒瘀成积之象。

  西医诊断:1、原发性肝癌。2、乙肝肝硬化活动期失代偿期并食道静脉曲张。

  治法:养正解毒,行气化瘀,软坚散结。

  处方:

  黄芪30g,叶下珠30g,半枝莲30g,山慈菇15g,醋莪术15g,炮山甲10g,旋复花10g(包煎),瓜蒌皮30g,柏子仁20g,丝瓜络20g,煅牡蛎30g(先煎),青皮15g。日1剂,分2次服。

  西医予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每天1次口服以抗病毒治疗。

  【随诊过程】

  二诊:

  上方服14剂后,右胁疼痛较前减轻,神疲乏力,纳少,眠差,大便仍稀,一日1~2次,小便量可。舌质淡暗,苔薄,脉沉涩。原方去煅牡蛎,加砂仁15g(后下)温中止泻,龙骨30(先煎),牡蛎30g(先煎)重镇安神。

  三诊:

  上方服14剂后,右胁疼痛、大便及睡眠较前好转。舌质淡暗,苔薄,脉沉涩。患者其后坚持随访及复查,每年服药在10个月以上,2013年4月22日CT提示肝癌可能,进一步DSA检查,确诊肝癌,行TACE术。术后继续在门诊服用中药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

  该患者由乙型肝炎发展为乙肝肝硬化失代期,最后发生肝癌,为乙肝自然史三部曲。发现肝癌时为小肝癌,但由于肝功能失代偿,外科手术易导致肝衰竭,因而失去外科手术机会,最后采用的介入治疗属微创治疗,所以对肝功能损伤较小。因而,采用什么治疗方案,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的。患者从发生肝癌经介入结合中医药治疗至今未再复发已10年,虽然他其中初期复发过2次,皆为不同部位肝硬化结节早期癌变,及早干预后,瘤体消失。这个患者在治疗上,最主要的特色是全程中医药干预。10年来,患者每年用药3~12个月不等,前3年每年服药在10个月以上,后3年每年服药6个月以上,近4年他用药3个月以上。本方加减旨在扶脾护肝、解毒化瘀、平衡阴阳,借助诸药或抗病毒、或抗癌、或抗凝、或抗肝纤、或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并主要利用它们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以扶助正气,达到正胜邪退,毒去新生的目的。具有软化肝硬化,减轻介入治疗的化学毒性,增加抗癌、防止与延缓肝癌的复发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癌的病因病机相当繁复,有脏腑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或酒食失调;损伤脾胃;或情志久郁,或劳倦内伤,或六淫邪毒入侵导致热毒内蕴,气滞血疲,甚而肝肾受损;同时湿、热、痰、郁、癖、毒等病理产物又形成致病因素,并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导致机体正气进一步衰弱,最后形成气、血、痰、湿、热、瘀、毒互结,而发为肝癌。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常见有肝脾气虚、肝肾阴虚、血虚、阳虚,标实有气滞血癖、痰凝水湿、湿热内蕴、热毒炽盛等。由于肿瘤分期的不同,虚实有所偏盛。往往以本虚为先,正虚邪实。特别是在癌前病变阶段,正邪交争,正胜邪则病势好转,转危为安;邪胜正则正毒瘤猖獗,每为沉病,是为整个疾病进展的关键时期。

  复方叶下珠由叶下珠、黄芪、山慈菇、莪术、半枝莲组成,其中叶下珠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自从1982年印度学者htyagajan等首先报道:苦味叶下珠(phyllnanthusamaursl.)体外对HBsAg有灭活作用,并在1988年用苦味叶下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显著疗效以后,有关叶下珠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日渐深入,现己证实叶下珠在体内外均有确定的抗HBV作用,并能抗纤维组织增生,可进入细胞内抑制HBV-DNA,也可抑制 HBV-DNA向细胞外释放,能提高慢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还具有类似中医活血化瘀的功能,重要的是能够诱导人肝癌细胞珠向分化方向,具有预防原发性肝癌发生的作用。

  黄芪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及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颇多,对于治疗肝胆疾病,黄芪也有其独特的作用,研究显示,黄芪注射液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使CHB患者CD4、CD3下降,CD8上升,达到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作用,对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均有治疗意义。山慈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碱等多种水溶生物碱,可用于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病、癌性发热等多种疾患。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油是经蒸汽蒸馏得到的挥发油,具有消炎、止痛、开胃消食、活血化癖、去腐生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具有肯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直接抑制或破坏癌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癌细胞核酸代谢,提高免疫保护效应。

  半枝莲又名小韩信草、半支莲、半向花、并头草等。其味辛、苦,性寒,归肺、肝 、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癖、消肿止痛及抗癌等功效。用于痈疽疗毒、咽喉肿痛、跌扑肿痛、毒蛇咬伤、水肿、黄疸等。现代研究发现,半枝莲具有解热、抗癌、抑制AR、抗焦油致突变的作用,也能护肝、抗氧化,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五药合用,旨在扶脾护肝、解毒消癖、平衡阴阳,借助诸药或抗病毒、或抗癌、或抗凝、或抗肝纤维化、或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并主要利用它们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以扶助正气,达到正胜邪退,毒去新生的目的。因患者病情各异,治疗也须适时调整,如祛邪有解毒、软坚、化疲、活血之别,扶正有气、血、阴、阳之异。在肝癌早期宜祛邪为主,中期宜攻补兼施,后期宜扶正为主。对于癌前病变亦宜视轻重缓急,随证化裁,以防患于未然。■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作者:童光东 主任中医师】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8235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