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刘志龙:桂枝去芍药汤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心悸案

时间:2022-05-12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刘志龙 广东省名中医,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专家,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珠海“英才计划”一类人才,南粤最美中医,珠海十大名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珠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粤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心首个医疗机构制剂——益气甘露颗粒献方者;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近20项,出版专业著作27部,SCI论文3篇,学术论文90余篇。近年来致力于经方临床应用的研究与推广,擅长用经方治疗糖尿病以及内科杂病。曾作为珠海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组组长全程参与新冠病毒救治,获珠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邹某,女性,时年63岁,2016年2月19日初诊。

  患者肤色偏白。2个月前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现口唇不发绀,心慌胸闷,活动时无明显加重,但饭后心悸明显,且伴有胃部不适、反酸,乏力,易焦虑急躁,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有裂纹,聚豆脉。对青霉素过敏。

  首诊证候

  主诉:心慌2个月。

  既往史:既往无其他重要病史可载。

  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甲功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心悸。

  证属:水饮凌心、脾胃气虚。

  治法:益气健脾、振奋心阳。

  处方:桂枝去芍药汤合香砂六君汤化裁。

  桂枝10g,红枣30g,生姜片10g,炙甘草10g,白茯苓15g,党参15g,生白术15g,木香10g,生麦芽15g,生枳壳10g,陈皮10g,7剂。水煎温服,1天1剂,1日3次。

  医嘱: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醇酒之品;畅情志。

  【随诊过程】

  复诊:2016年2月26日

  前药后心悸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依旧。患者补充有畏寒的症状。舌淡苔薄黄白有裂纹,聚豆脉。守方加熟附子、黄芩,再进7剂。

  按语:桂枝去芍药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小方,医者往往不喜用之。原方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此患者虽然没有脉促,但患者肤色偏白是桂枝体质,心悸且伴有胸闷,因而刘志龙主任选用桂枝去芍药汤。他往往抓住桂枝体质患者易出现胸闷心慌,而用此方获得良好效果。此患者饭后心悸明显,且伴有胃部不适、反酸和乏力乃是脾胃气虚所致,因而合用香砂六君汤。因为患者舌苔有裂纹,故去辛燥之半夏、砂仁防伤胃阴,另加麦芽、枳壳醒脾行气化滞。

  注:聚豆脉其实源自刘邵武先生所说的聚脉,也称聚关脉。指的是寸口脉关部独大,寸尺弱而不显,有甚者,关脉聚而如豆,如杏核、如蚯蚓盘行,高出皮肤,视而跳动。提示气郁的病理变化。刘志龙主任为了方便记忆称之为聚豆脉。■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供稿,本案内容摘自《三年难得师承录:跟师经方家刘志龙教授记》,黎崇裕编著,2019年7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指导专家:刘志龙主任中医师】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9264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