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人物风采

【以案说医】叶小汉:健脾化湿通络治疗痰湿头痛案

时间:2022-06-28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 作者:佚名 []

  

  图片

  

  

  

  图片

  

  ▲叶小汉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心血管病科)学科带头人。参与编写中医论著3部,主持并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近10项,多次荣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17年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吴某,男性,时年32岁。

  头晕头痛2月余。

  【首诊证候】

  2月余前出现头晕,昏沉感,头部隐痛,下午明显,晨起时双下肢沉重乏力,口干,无口苦,饮水量少,纳呆,眠一般,大便不成形,粘腻,1-3次/日,小便调。舌淡红,苔腻,脉弦缓。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眩晕。

  证候:湿邪阻络。

  治法:健脾化湿通络。

  处方:姜半夏10g、天麻10g、钩藤15g、川芎10g、炙甘草5g、羌活10g、陈皮10g、白术15g、白芷10g、首乌藤15g,7剂,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头晕头痛减,仍有少许双下肢沉重,少许胸闷,偶有心悸,紧张时明显,少许口干,饮水量多,纳可,眠欠佳,大便不成形,无粘。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上方加用藁本10g,合欢皮15g,7剂,日1剂。

  三诊:

  诸症减,仍有少许双下肢沉重,少许口干,饮水量多,少许胃脘部胀闷,舌脉同前。

  上方加用佛手10g,路路通15g,石斛10g,7剂,日1剂。

  四诊:

  头晕头痛基本缓解,仍有双下肢少许沉重,无口干口苦,饮水量一般,纳眠一般,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弦,原方续服7剂。

  3月后随访,患者一切良好。

  按语:

  本例初诊是为湿邪阻络,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所致眩晕,头昏沉感是主要辨证特点,双下肢沉重乏力,大便烂、黏腻是湿邪下注的表现,口干而饮水量少、纳呆是湿邪中阻,脾虚运化不及的表现,苔腻,脉缓,皆是湿邪之象,湿邪属于阴邪,所以症状于午后机体阳气渐衰时明显,故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化痰通络。姜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息风止眩,白术健脾益气化湿,陈皮健脾行气,首乌藤活血安神,钩藤增强天麻息风止眩之力,川芎、羌活、白芷三药上扬,分别入少阳经、太阳经、阳明经,起通络止痛,引药入经之作用。二诊时,头晕头痛症状好转,加入藁本加强除湿止痛之效,增合欢皮加强安神作用;三诊时,患者症状俱有好转,仍有双下肢乏力,口干,新增胃脘部胀闷,加佛手和胃止痛,燥湿化痰,路路通祛风通络,石斛益气生津。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指导专家:叶小汉 主任中医师】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mymkmj/content/post_395751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