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国际动态

一场关于新冠疫苗的发布会

时间:2022-07-26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

  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是否会引发一些身体疾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针对上述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近日,一辆印有“国家免疫规划智慧移动平台”的移动新冠疫苗接种车开进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一社区,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和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疫苗上门接种服务。连云区卫生健康委组建流动接种队专班服务特殊接种群体。朱华南 摄

  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已接种国产疫苗

  “我国现职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且接种的都是我国国产疫苗,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领导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的高度信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说,除我国领导人外,土耳其、塞尔维亚、柬埔寨等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接种了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此外,目前我国已有3个新冠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紧急使用清单,有超过100个国家批准使用我国生产的疫苗,许多国家把我国生产的疫苗作为低龄儿童唯一可以使用的疫苗。

  曾益新介绍,截至7月22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29863.6万,第一剂次接种覆盖率为92.1%,全程接种率为89.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1.7%。在老年人方面,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至少1剂次疫苗的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为67.3%。曾益新坦言,目前,我国全人群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已经有比较大的提高,但是在两个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一是高龄老人疫苗接种覆盖率,二是老年人加强针接种率。

  对此,曾益新表示,境内、境外的数据都显示,老年人由于患基础疾病较多,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不管感染的是早期毒株,还是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生重症、死亡的风险都很高。“所以,恳切地呼吁大家都来帮助老年人,帮他们解疑释惑,给他们提供接种的便利,力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接种率。”

  不良反应报告率低于常规接种疫苗

  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34亿剂次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性问题始终牵动公众神经。对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表示,我国2005年启动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试点监测;2008年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全国直报系统;2010年各级疾控机构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时共享全国监测报告数据,按照各自职责开展监测评价;2011年、2014年,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NRA)两次通过世卫组织评估。

  “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药品不良事件监测机构通过这一监测体系,对新冠疫苗接种的不良事件进行了全面和严密的监控。”冯子健说,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报告的不良事件中,一般反应占81.29%,异常反应占5.47%,偶合症占9.89%,心因性反应占2.42%,怀疑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占0.002%,其余0.93%的病例待定。上述报告的一般反应中,主要为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以及一过性发热等症状。异常反应中,报告例数居前5位的为过敏性皮疹、其他过敏反应、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吉兰-巴雷综合征。严重异常反应在异常反应中占比为0.91%,发生率为0.64/100万。

  “总体来看,我国新冠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率均低于2020年全国其他常规接种疫苗的报告水平,这些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狂犬病、流感等疫苗。”冯子健说,迄今,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我国新冠疫苗的国家也未发现疫苗安全问题。

  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王福生说,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王福生从3个方面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解说。

  首先,疫苗中的各种物质对人体是安全的,不会直接致病。灭活疫苗主要含有微克级别的病毒抗原或重组蛋白,以及氢氧化铝佐剂和辅料等其他成分。它们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关规定,本身不可能导致疾病。疫苗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均经过有关机构的严格检定并达标。例如,目前接种的灭活疫苗中残留的甲醛浓度比人体血液中正常稳态的甲醛水平还低47倍。

  其次,目前我国接种数量最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与国内外已上市的且使用数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生产灭活工艺基本相同,至今未见接种这些疫苗与发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关联的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研发的多款新冠疫苗先后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已在100多个国家使用,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

  最后,临床监测和统计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的4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的2018年和2019年,我国因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分别为0.15%和0.14%;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和2021年,我国因白血病住院次数占比均是0.13%。在2018年和2019年,我国因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是2.1%;2020年和2021年,我国因糖尿病住院次数占比是2.2%。

  目前,我国3~12岁儿童和12~17岁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总人数已近2.5亿。王福生说,如果新冠疫苗真的会引起糖尿病和白血病,那么由此产生的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次将出现显著增长,但是从实际监测和临床统计的数据中并未看到这种现象。

  勿将时间巧合视为因果关系

  “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的巧合,把一些无关的疾病都归因于新冠疫苗的接种。”王福生说,疫苗接种后出现的相关反应是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包括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所有反应或事件。不良事件中,排第一、二位的就是一般反应和偶合症(偶合反应)。

  偶合症是指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的状态,接种疫苗后,这个疾病巧合发生。实际上,其发生与接种疫苗没有关系,也不属于不良反应的范畴。比如,某人正处在感染乙肝病毒的潜伏期,接种疫苗后过几天发生了乙型肝炎,这就属于偶合症。

  我国人口基数大,常态情况下,我国每天有约60多万人因各种疾病住院,每天死亡人数在2万左右。如果以90%的疫苗接种覆盖率计算,全国因各种疾病住院或死亡的人中有很多都接种了疫苗。

  “所以,在大规模疫苗接种过程中,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合反应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王福生表示,我国对于判定是否属于偶合症(偶合反应),已经建立了一整套判定机制:当怀疑某些异常反应与疫苗相关时,需要进行报告;如果是严重的疑似异常反应,需请专家组进行调查并诊断,专家组根据疫苗情况、疾病情况、接种情况和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作综合分析,对是否属于偶合反应作出判断。如果确实被判定为与疫苗接种有因果关系,也有完善的补偿机制。

  慢性病不是接种新冠疫苗的禁忌证

  冯子健表示,目前多条技术路线均已开展单价、多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研发。进展较快的单价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已获临床试验批准,正在浙江、湖南、香港等地开展临床试验。进展较快的四价重组蛋白疫苗已经获得阿联酋Ⅲ期临床试验批件,相关研究已启动。其他多款单价、多价含奥密克戎变异株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也在开展临床前研究,进展较快的已经向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临床试验申报资料。

  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还布局了广谱新冠病毒疫苗研究,进展较快的疫苗已经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并启动相关研究。“只要有需要,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可以迅速启动紧急使用程序,提供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接种。对于是否需要接种、何时接种,不仅我国,国际上也都在研究。”冯子健说。

  对于接种禁忌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强调,从国内外疫苗接种真实世界研究情况看,慢性病并不是新冠疫苗的禁忌证。“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只要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均可以进行疫苗接种。”

  此外,郑忠伟表示,新冠疫苗大规模使用以来的真实世界研究表明,进行加强接种后,无论同源加强接种(同技术路线疫苗加强),还是序贯加强接种(批准的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加强),都能大幅提高保护效果,对预防发病、避免发展为重症和死亡效果更加明显。序贯加强接种主要是在灭活疫苗的基础上,接种已获批使用的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哪一个更好一些,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接种剂量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有观点认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量偏小,导致保护效力不足。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王军志表示,疫苗剂量的选择是疫苗研发使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临床前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都会设计不同剂量组,进行探索研究,综合评价不同剂量对应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从而选择最佳剂量。

  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动物保护实验和人体临床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灭活疫苗剂量在3~5微克时安全性很好,抗体阳转率接近100%,抗体滴度也达到了预期水平,也就是说其安全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香港真实世界保护效果研究显示,3剂灭活疫苗与3剂mRNA疫苗对于重症、死亡的保护效果相当,均超过97%。

  关于我国儿童接种剂量与成人相同的问题,王军志表示,我国3~17岁未成年人采用与成人一样的剂量,是经过临床试验研究确定的。历史上,其他灭活疫苗包括狂犬病疫苗、甲肝疫苗等多种疫苗,儿童的使用剂量均和成人一致,且经上市使用多年被证实安全有效。“国外两家公司的mRNA疫苗成人剂量分别达到30微克、100微克,儿童采用成人1/3的剂量,主要是根据疫苗特性和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结果来选择的。不同技术路线生产的疫苗,由于成分不同,在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机制不同,在剂量方面没有可比性。”王军志说。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html/zwyw/20220725/3898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