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天地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654号(医疗卫生类44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12-24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作者:佚名 []

  于文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打造新时代人才队伍,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保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投入力度的建议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财政历来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地方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86.06亿元,年均增长17.32%;安排我局部门预算78.21亿元,年均增长6%。2022年,财政部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中央部门支出安排继续负增长、下降2.1%的情况下,通过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安排我局部门预算18.61亿元,较上年增长19.43%;下达各地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补助资金35.63亿元,较上年增长72.72%。

  在加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及重大平台投入力度方面,“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通过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两个渠道安排财政资金近10亿元,支持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遴选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中医药优秀人才和骨干人才。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到期后,财政部接续支持实施了“中医药领军计划及双千计划”,安排专项经费8000万元,支持培养青年歧黄学者、组建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传承创新团队。2022年,财政部将继续加大投入,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相关项目资金11610万元,支持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同时,财政部在会同我局下达各地的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补助资金中也统筹安排了中医药人才培养资金,用于各地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投入政策,支持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中医药工作。同时,督促地方落实投入政策,支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关于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发展环境改善力度的建议

  (一)在建立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服务价值的服务价格方面。我局会同国家医保局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保障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按照《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突出体现技术劳务价值,支持中医医疗服务传承创新发展。同时,国家医保局部署各地每年开展调价评估,符合条件的及时动态调价。据统计,2021年全国30个省份开展调价评估,符合条件实施调价的共20个省份,各地动态调价时充分考虑中医医疗服务特点,并予以政策倾斜,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幅度高于平均水平,支持中医传承创新的政策效果符合预期。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国家医保局对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指导各地重点关注、科学调整。

  (二)在构建引导基层人才合理流动政策环境方面。我局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积极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用好用足国家人才政策,加大医疗机构的用人自主权。支持各地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作总量调整机制,保障县乡医务人员合理待遇。支持本科及以上学历、经中医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可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推动建立区域内保障人才配置的编制池制度,统筹用于中医药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引进等政策措施。

  三、关于加大一流中医药院校建设力度的建议

  我局会同教育部持续推进一流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着力提升中医药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深化中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一)在强化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一是适度扩大中医药类“双一流”建设规模。在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8所建设高校的11个中医药相关建设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医药院校和一流中医药学科。二是布局建设中医药一流本科专业。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布局建设了131个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支持建设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等23个中医学(民族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新疆医科大学等22个省级中医学(民族医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持建设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等18个中药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等31个中药学类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持建设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等8个中西医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21个中西医临床医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引导高校紧扣中医药振兴发展需求,持续提升中医药专业建设水平。三是支持建设中医药类“双高”职业院校与专业群。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首轮国家级“双高计划”中,支持建设了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中药学专业群、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学专业群等,引导高职院校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质量。

  (二)在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一是强化中医经典理论学习。在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中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要求在课程计划中开设《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程。2020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要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经典教育贯穿中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中医学本科专业培养中,中医类必修课平均课时量为1228学时,约占必修课总学时的44%;中医经典课程平均课时量为268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0%。2020年,教育部编辑出版了《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课程列为中医类研究生核心课程。二是提升中医药课程教材建设水平。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中,推出109门涵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类别的中医药类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开展全国首届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奖评选工作,《中医内科学》获特等奖,《中药化学》获一等奖,《中医诊断学》《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方剂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等10本教材获二等奖,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医药课程与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落实《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医药大学和一流中医药学科,持续提升中医药院校办学水平和中医药学科专业内涵;加快打造1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强化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完善传承与创新并举、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符合中医药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2年9月5日


原文链接:http://www.satcm.gov.cn/bangongshi/gongzuodongtai/2022-12-23/285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