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医药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技术前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在双心医学中医研究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时间:2023-05-20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作者:佚名 []

  2023年4月,我国学者肖长江、莫凌等在《环球中医药》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近年来“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医治疗双心疾病领域不断发展,在业已出现的研究专家和已经形成的研究团队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赵海滨教授在双心医学中医领域为高频研究学者之一,他所领衔的团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赵海滨教授和他的团队在该研究领域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据悉,这项研究课题系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第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湘中医药〔2022〕4号)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他们发表的题为《基于CiteSpace中医治疗双心疾病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报告中显示,该研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6.1.R2为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学者和关键词构建共现网络;其结果显示,两个数据库共检索到3693条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2005年至2022年间所发文献869篇。相关领域的高频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其高频研究学者有赵海滨、陈晓虎、侯季秋、安莹、史金玉等。在国内,目前已形成了以赵海滨、陈晓虎、刘树娇为核心的3个较大的专家合作小组;其中赵海滨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规模最大、发文量最多、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最多。该研究报告还显示,在这一领域,赵海滨教授也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学者。这表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赵海滨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中医双心医学研究领域居于学界领先地位。

  据了解,“双心医学”这一概念在1995年被我国学者提出;而中医“双心学说”的理论基础则来源于《黄帝内经》,由赵海滨教授在2016年正式提出。肖长江、莫凌等学者经过文献分析,在该篇关于“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的研究报告中将关键词进行了突显性检测。从高频关键词可知,当前学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冠心病等多方面,其中出现最多的心系疾病是“冠心病”;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抑郁症患者中,除冠脉治疗外,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与赵海滨团队着重开展的针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失眠等症为主的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研究方向高度吻合。赵海滨教授带领团队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探讨后,逐渐形成了中医“双心学说”理论框架。他们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瘀热虚滞”是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主要病机。其中瘀为基,热为渐,虚为枢,滞为扰。基于上述认识,他们提出了中医“双心学说”指导下的临床“双心同治”措施。赵海滨教授所拟的“双心同治”的代表方剂——“双心方”,通过方药的组合配伍达到了“双心同治”的医疗目的,应用于临床十余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使一大批患者获益。

  这项基于CiteSpace软件对近年来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的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为未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但文章也指出,当前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医治疗双心疾病仅在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形成了小规模的合作,尽管已经充分发挥了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特色与优势,但动物实验及作用机制研究仍相对较少,中医药对双心疾病的作用机制仍有待完善。

  另据了解,此前不久的3月25日,我国学界成立了国内首个有关中医“双心医学”的国家学术研究组织——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双心医学研究分会。中医“双心学说”创立者赵海滨教授当选为首任会长。我们期待中医“双心医学”相关领域的学者能够在这个学术平台上广泛地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我国中医“双心医学”的研究进展。


原文链接:http://zyj.beijing.gov.cn/sy/xsyd/hdtz/202305/t20230508_30901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